您好!欢迎访问广东川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网站地图中文站英文站

4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动态

弹性体增韧原理

文章出处: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广东川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4-12-13
  

一、增韧原理

复合材料在受冲击载荷时材料发生破坏(断裂),其韧性大小取决于材料吸收冲击能量大小和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在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与基体在增韧上是如何起作用的呢?经过分析及研究,提出了许多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可以应用到复合材料。

1、弹性体增韧机理

弹性体直接吸收能量,当试样受到冲击时会产生微裂纹,这时橡胶颗粒跨越裂纹两岸, 裂纹要发展就必须拉伸橡胶,橡胶形变过程中要吸收大量能量,从而提高了塑料的冲击强度。

2、屈服理论

橡胶增韧塑料高冲击强度主要来源于基体树脂发生了很大的屈服形变,基体树脂产生很大屈服形变的原因,是橡胶的热膨胀系数和泊松比均大于塑料的,在成型过程中冷却阶段的热收缩和形变过程中的横向收缩对周围基体产生静水张应力,使基体树脂的自由体积增加, 降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易于产生塑性形变而提高韧性。另一方面是橡胶粒子的应力集中效应引起的 。

3、裂纹核心理论

橡胶颗粒充作应力集中点,产生了大量小裂纹而不是少量大裂纹,扩展众多的小裂纹比扩展少数大裂纹需要较多的能量。同时,大量小裂纹的应力场相互干扰,减弱了裂纹发展的前沿应力,从而,会减缓裂纹发展并导致裂纹的终止。

4、多重银纹理论

由于增韧塑料中橡胶粒子数目极多,大量的应力集中物引发大量银纹,由此可以耗散大量能量。橡胶粒子还是银纹终止剂,小粒子不能终止银纹。

5、空穴化理论

空穴化理论是指在低温或高速形变过程中,在三维应力作用下,发生橡胶粒子内部或橡胶粒子与基体界面层的空穴化现象。

该理论认为:橡胶改性的塑料在外力作用下,分散相橡胶颗粒由于应力集中,导致橡胶与基体的界面和自身产生空洞,橡胶颗粒一旦被空化,橡胶周围的静水张应力被释放,空洞之间薄的基体韧带的应力状态,从三维变为一维,并将平面应变转化为平面应力,而这种新的应力状态有利于剪切带的形成。因此,空穴化本身不能构成材料的脆韧转变,它只是导致材料应力状态的转变,从而引发剪切屈服,阻止裂纹进一步扩展,消耗大量能量,使材料的韧性得以提高。

二、增韧剂可分为橡胶类增韧剂和热塑性弹性体类增韧剂

(1)橡胶类增韧剂 该类增韧剂的品种主要有液体聚硫橡胶、液体聚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及丁苯橡胶等。

(2)热塑性弹性体 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类在常温下显示橡胶弹性、在高温下又能塑化成型的合成材料。因此,这类聚合物兼有橡胶和热塑性塑料的特点,它既可以作为复合材料的增韧剂,又可以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这类材料主要包括聚氨酯类、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酯类、间规1,2-聚丁二烯类和聚酰胺类等产品,目前作为复合材料的增韧剂用得较多的是苯乙烯类和聚烯烃类。

(3)其它增韧剂 适用于复合材料的其它增韧剂还有低分子聚酰胺和低分子的非活性增韧剂,如苯二甲酸酯类。对于非活性的增韧剂也可称为增塑剂,它不参与树脂的固化反应。

咨询

电话

何先生

139-2685-6557

电话

赖小姐

139-2685-1617

电话

电话

0769-87709042

手机站

二维码

访问手机站网站